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 腎臟科 邱怡文主任

 

依據國民健康署「96年台灣地區高血壓、高血糖、高血脂之追蹤調查研究」結果,國內20歲以上成人中,每10位就有1位患有慢性腎臟疾病,其中糖尿病是最主要的發生原因。統計發現,糖尿病患者中有46.6%同時罹患慢性腎臟病,其中更有1/4已進入「末期腎臟病前期」。此外,104年台灣腎病年報資料也顯示,國人洗腎原發原因以糖尿病居第一位,占45%。

 

日常照護重點

糖尿病腎友進入腹膜透析後,比起一般腎友,更容易有許多大血管、微小血管的病變,如眼底病變、神經病變…等。腹膜透析雖然可減低腎臟的損傷,但糖尿病本身對於大小血管的病變仍持續進行,因此仍需要配合醫囑用藥,定期追踪。

血醣控制要配合腹膜透析的治療,因腹膜透析液本身構成就是葡萄醣,因此糖尿病腎友應使用低濃度透析液,若有水腫或其它狀況需更改透析液濃度,並同時調整胰島素或口服藥物時,更應頻繁地監測血醣的變化, 讓護理師及醫師可及時掌握數值的變化,以便做出正確的醫囑。

糖尿病腎友若因病變開始產生視力障礙、口眼不協調等狀況發生,若無家人協助照護可能會影響換液作業,屆時需重新考慮洗腎的方式。

 

磷結合劑與血管鈣化

「磷」是血管鈣化的源頭,要控制磷,有三大重點:

1每天要有足夠的透析+2飲食控制+3不含鈣的磷結合劑

因為腎功能喪失,磷無法從正常管道排除,而每日透析排除的磷有限,與血液透析排除的數值差不多,所以要控制食用高磷食物,並同時使用磷結合劑。一般蛋白質含有較多的磷,所以要挑選生物性較強的蛋白質其含磷量較低,如雞蛋白,它可以提供較高的蛋白質但磷的含量少。

一般腎友原本就容易有血管鈣化的症狀,而糖尿病腎友血管鈣化的程度會比一般腎友更加快速且嚴重,因此更要嚴密的注意,建議使用不含鈣的磷結合劑,可延緩血管鈣化的速度;因血管一旦鈣化就無恢復的可能,所以腎友一定要注意磷的控制。磷結合劑無法百分百吸收吃下去的食物,控制磷的產生最主要的還是在每日的飲食中。

 

人體吸收磷的百分比

無機磷的吸收率到達:99%

動物性磷的吸收率約:60%

植物性磷的吸收率約:40%

 

糖尿病腎友運動的注意要點

定時定量的運動,可以促進新陳代謝、強化肌肉、改善高血壓、增加胰島素功效、讓身心愉快…..對於長期洗腎的腎友來說有列不完的好處。

每位腎友的狀況不同,可承受的運動量也不同,只要注意不要做會拉扯到出口或將透析管曝露在外及重度腹部運動,腎友皆可依自己的狀況或與醫師討論來調整運動的類型及輕重度。

針對糖尿病腎友來說, 因糖尿病進入到洗腎的階段時,神經多少皆已受到損傷,運動時要特別注養足部的防護,運動之前穿上白襪及大小適當的鞋子,可以保護足部減少磨損,若足部在運動過程中有損傷或出血也可馬上發現,一旦發現有受傷應立刻停止,不可再持續運動。
腎友運動要量力而為,不需盡力而為,每周做持續、定量的運動好過一次大量的運動。

 

如何調解長期洗腎的情緒

洗腎是一條長遠的路,每日重複同樣的換液、上機動作,腎友難免會感到倦怠、煩躁,此時可在休閒活動上多做變化,改變心情,若是透析方式或時間限制到生活形態,如上班、上課、休閒活動時間,可與護理人員討論如何調整透析方式,讓自己生活的更有品質。

腹腹透析的優點在於可隨著個人生活習慣做調整,是彈性相當大的一種治療方式, 腎友應以自已想要過怎樣的生活,來調整透析模式,不應讓洗腎造成生活的困擾,透析模式可以和醫護人員討論,做靈活變化。醫護端給的準則是大原則,腎友有時會以為就要完全照這個模式執行,卻因此影響了自己的生活…

例1:有腎友抱怨每餐都要吃白飯,他其實比較喜歡吃麵,只因為醫師說降磷藥要配「飯」吃…..

例2:護理師建議晚上10點可換最後一袋透析液,可是腎友是每天8點就睡覺的人,因此每天要熬夜換液很辛苦…..

例3:腎友洗腎前很喜歡到處玩,洗腎後擔心外出感染或發生狀況,從此就待在家裡,不敢出門…..

這都是影響到腎友生活的錯誤案例,且人生在不同階段,生活方式也會改變,所以平日多與醫護人員溝通,如何將透析模式融入生活,讓生理、心理、社會,三方面平衡,讓腎友回歸社會,也是腎友與醫護人員一個共同的重要課題。

 

糖尿病腎友換腎注意事項

糖尿病腎友換腎的術後風險會較高嗎?

換腎有一定風除,但一定比不換腎生活品質來的好,還是鼓勵腎友排換腎,可享有更好的生活品質。

糖尿病腎友良好照護
標籤:    

發佈留言